今天是农历的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
“上巳”,即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正值清明前后,草长莺飞,柳绿花繁。
相传,今天也是三皇五帝之黄帝的诞辰日,所以在古时又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根据这个节俗的内容,民间又将“三月三”称为三月节、三月会、情人节、定情节、女儿节、求子节、游春节等。
在古时,每年三月三,是每个朝代最为重要的节目。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家出门,去河边春浴消疾、驱邪修禊,更重要的是男女约会、春游踏青、临水宴饮等,以各种方式喜迎春天的到来。
中国人骨子里的风雅与浪漫,在这一天,尽显无疑。
据古老传说,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还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的习俗。
这说明上巳节的产生最初是和人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有关的,因而这一天也是众人游乐及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日子。
周朝时,朝廷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周礼》中记载,仲春之月,男女私会不会遭到禁止,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月三这天,周天子率后妃亲往祭祀,斋戒沐浴,祭祀人祖。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至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
所有的年轻男女,必须到河边或田野去相亲,不相亲者有惩罚,而相亲者则给予土地。
于是,未婚嫁的青年男女载歌载舞,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既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又有利于人类的自身繁衍与社会和谐及文明进步。
这一切在《诗经·郑风·溱洧》篇中有详细描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士与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时日里,踏青幽会,互订终身。
健康、大胆、奔放、自然的爱情,从“三月三”的溱河与洧河边荡漾开去。
你看,比起西方2月14日情人节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节,三月三日,才算得上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情人节”吧?
遗憾的是,魏晋以后,上巳的风俗一直在遗失,或者干脆被并入其他节日。
现如今,只有几个少数民族还保留着三月三情人节的习俗。
壮族:歌圩节
“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苗族:情歌节
“三月三”苗族情歌节是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活动期间,在外工作的村民和外嫁的女子及邻近几十个村寨的青年男女都会齐聚于此联欢,因此“三月三”情歌节不仅是村民祭祖团圆和亲朋好友叙旧延情的节日,更是村寨青年谈情说爱的美好日子。
瑶族:干巴节
瑶族的三月三为纪念民族英雄,人们把这天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每年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狩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且烤成干巴带回家,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4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节日当天,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1天,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姑娘和小伙子们则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树林里对歌、玩耍、谈情说爱。
土家族:女儿节
土家族的三月三是其“情人节”,也叫“女儿节”。节日当天,青年男女穿戴簇新,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欲选佳婿的女子服饰很有特色,上身左襟大褂衣袖短宽,滚有多道花边,下着内长外短、衣分多层的百褶长裙,佯装赶集,出售土产,等待意中人的出现;而欲选佳偶的未婚男子,则身背空篓,佯装购物。如男子看上哪位女子,便会上前“购物”,如女子中意“购物”男子,便会将土产低价售之,以示愿意以身相许,并随之退出闹市,择静处互通情愫。
此外,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西部的黎族青年男女,会成群结队地来到有南洋海岛风味的山坡上,寻找爱情,庆祝恋爱。云南大理的白族青年男女,也会在蝴蝶泉边欢聚、唱歌、跳舞、恋爱。情投意合、心照不宣的姑娘用手指挠挠男士的手心,双方便携手出入……
三月三的今天,我们也迎来期盼中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沐浴安康,祓除疾患,戮力同心,击败灾疫,共同祈愿春风化雨,山河无恙!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https://ues.fanyaozu.com/tag/%e5%88%9a%e7%a1%ae%e5%ae%9a%e5%85%b3%e7%b3%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