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不羽 来源:功夫财经
我这几天有点衰,昨天中午吃个牛排居然塞牙了,明显不是M-666和牛,米其林餐厅也有假货了,这年头真没什么诚信商家了。今天出门和朋友打了场高尔夫,海南岛天气还是不错的,就是场子太破,居然有鼹鼠洞。六十万一年的会员费,都被贪污了?人生八九不如意。
——不好意思,上述内容都属于“文学创作”,模仿的是最近爆红的“凡尔赛文学”,简称“凡体”。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午吃盒饭,青菜塞牙,在小区篮球场蹦达了几下就崴了脚。
1
“凡尔赛体”是虚构的财富梦想
“凡尔赛体”源于一位网红的微博,内容主要就是套路化的炫富加秀恩爱,诸如老公送她兰博基尼她不喜欢的“日常烦恼”。被命名为“凡尔赛”是因为一部日本漫画,大体上是讽刺其看上去华丽富贵的意思。
网友总结了“凡尔赛文学”三大要素:
先抑后扬,明贬暗褒。
自问自答。
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其实,总结里缺了最重要的一条,是虚构。凡尔赛体的发明人承认兰博基尼等等都是虚构的,她也不在意被嘲上了热搜。
反而有的评论人一本正经翻出了马云的“我不在乎钱”、强哥的“脸盲”、张国荣的“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好看”等等名人富豪的发言,也归类于“凡尔赛体”。
这就牵强了,马云要是在乎钱,早十年就退休了;强哥在明尼苏达州的事也确实说明他至少是脸盲、说是半瞎都可信;张国荣纠结的性格真不会觉得自己好看……他们这些话多多少少是真的,只是大众不能理解,或者说不配理解。
大佬们有别人不懂的痛是真的,但“凡体”和“名媛”是虚构的,笨拙地炫富、装阔的背后,是尬笑的自嗨。
“假名媛”、“凡尔赛体”都遭到了无情的嘲笑,多少大叔阿姨摇着头感慨“这届年轻人不行……”
然而, 真的“虚荣心膨胀”、“物质主义”作祟吗?放下“前浪”的优越感,不难发现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年轻一代正在远离财富、走向贫困。
2
“贫困的青年”是全球现象
年轻人的贫困化是一个全球现象,在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日本的“平成废物”还未远去,“令和猛男”已经流行。“猛男”是对“令和”一代沉迷于二次元“宅文化”的讽刺,比起平成低欲望一代的废,令和更是缺乏社会生活的废宅。
2018年度日本“宅经济”市场持续增长,2019年也将保持涨势。其中动漫市场在2018年达到2900亿日元,规模同比增长了108.2%。“宅经济”的蓬勃,却是年轻一代经济处境持续恶化的“恶之花”。
不是年轻人愿意宅在廉价的二次元里醉生梦死,而是他们窘迫的经济水平走不进昂贵的三次元现实生活。
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为经济低迷,有近七成人表示想把钱用来「储蓄」,却也只是想想而已。实际上,在20多岁的日本年轻人中,有六成是没存款的。连储蓄的能力都没有,在财富的阶梯上一步也迈不开。
不要被天价手办、氪金周边晃了眼,“宅经济”本质上是三次元生活的廉价替代,“平成”“令和”无缘高尔夫、旅游、登山,不是他们对阳光草坪、异国风景失去了兴趣,是早早陷入了贫困境遇教会了他们因陋就简。
美国青年的境况也并不比日本好,在储蓄方面,情况也不乐观,三分之二的年轻人没有养老储蓄。
更为明显的迹象是,美国年轻人的经济独立性明显下降。在新冠大流行之前,美国青年与父母同住的占比已经高达47%,这是是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比率。而在上世纪后半叶,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的比例都在35%以下。
▲NBC:疫情导致回家“啃老”的年轻人创历史新高
欧洲的情况可能更糟,体现在长期高位的年轻人失业率。欧盟的年轻人平均失业率常年高于20%,南欧国家更是达到了令人乍舌的40%,只有德国等少数国家控制在10%以下的健康水平。
青年人贫困,是全球发达经济体的普遍显现。贫困是现实对年轻人的毒打,像日本这样打出了平成、令和两代的两代,选择了二次元的逃避。
某种角度看,中国年轻人的“假名媛”和“凡尔赛体”多少还有些对财富憧憬,比起彻底逃避现实的苟且要健康一些。前浪们恣意嘲笑“无能的后辈”,却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3
赢在房价的前浪
是高增长成全了“前浪”们的财富快速增值,而不是“前浪们”自我标榜的更勤奋、更吃苦耐劳。和那些先行一步的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一样,经济的高增长带来的资产高速升值,创造了个人和家庭的富裕。这在中国尤为显著。
1996-2015的二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在此期间,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名义增速,其中1996-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亦长期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20年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19.6倍,名义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分别增长8.6倍和7.7倍。
很明显,居民收入在整个经济分配体系中居于不利的地位,如果仅仅靠“吃苦耐劳”赚得的工资收入,富也富不到哪儿去。
大众产生先富起来的幻觉源于另一个经济现象——资产快速增值。跑赢一切经济指标的是居民住房价格,住房的快速升值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了居民收入增长滞后的分配短板。
▲2000-2017年全国平均房价
房价上涨跑赢一切的现象在中国如此显著,无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从无到有的横空出世,居民手上的房产从纯粹的使用价值变成了可以计价的市场价格,直接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接下来的房价快速增长阶段,又让“1”后面的零增加了很多。
也正因为从无到有的低起点,至少在房地产启动的前十年里,这个市场几乎没有门槛。
你是万元户也罢,打工人也好,零首付、低利率、放贷宽松再加低房价(当时看也不低,但现在回想一下呢?),买房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收入门槛。厂长可以买,工人也可以买;教授可以买,宿舍管理员也可以买;胆大者多买,胆小的少买。
所以买房,就成了城市居民最普遍的投资行为——尽管很多人在买的时候并没有投资意识,但这无关紧要,谁也不能否认买到就是赚到的事实。
其次,中国居民始终缺少房产以外的投资渠道。除了股市,就是房市,最后剩下的就是各种储蓄。
股市虽然发育早,却一直病病歪歪,艺高人胆大的才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机会。而相比之下,房市就只要胆大不要艺高,技术门槛很低。
至于储蓄,资产价格快速上升的背后是大量货币入市,没有竞争的储蓄利率根本不可能跑赢资产的价格上涨。省吃俭用的存钱党成了不折不扣的Loser,虽然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最终的结果是,房产占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80%。有没有房、有几套房决定了财富等级,工资差距的仨瓜俩枣反而无关紧要。
▲中国人家庭财富占比
你别看你是西装革履的某某总,还真不见得比保安大哥的身家。人家靠拆迁启动第一桶金,在买菜时顺手再捋个两套新房,三五年后就是妥妥的隐形富翁,而你一个总经理的年薪能换几个平方?这不是都市传说,而是一线城市常见。
由此可见,“前浪们”今天可以笑傲“后浪”的财富优越,和他们引以为傲的“吃苦耐劳”“阅历丰富”真没太大关系。还有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吃苦耐劳的吗?可是不准买房、不想买房的他们赚到了什么?
有了资产的积累,金融服务来了,后面的金融新工具诸如私募、信托、各色理财产品都在向“行走的房票们”招手。赶上了这些豪华跑车的,实现财务自由不难。就算错过了,有事没事就跑两步的房价也足可保证阶层不下滑。
总之,房地产启动了二十多年的资产盛宴,城市里的六零大爷、七零大叔基本都赶上了主菜,八零大哥也吃到了点心。九零往后,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高房价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财富标杆,打工人的收入绝对值、增速在房价面前匍匐。
4
输在起跑线的后浪
为“后浪们”算算账。家庭出身在“钱途”起点上的权重越来越大。做一辈子白领打工人,每年净存十万元再加稳健型理财,整个职业生涯也就四五百万,相当于一线入门级房子一套。当年要是爹妈一狠心,多吃三五年老干妈拌饭多攒了一套,就顶了娃一辈子吗?
这就是年轻一代的心境和处境——财富要么唾手可得,要么可望而不可及。
责怪高房价其实也没什么道理,再强调一下,如果不是房产增值,爷叔阿姨们也分享不到多少财富。是经济增速骤减,把年轻人推到了悬崖边缘。
资产价格的快速增长已经结束,至少在房市如此。中国经济进入了吃存量的时代,属于年轻人的财富增长空间能有多大?梦还可以做,但也就是梦而已。
看懂了存量游戏的新规却又不甘心的,就想着“傍大款”、“求包养”。前浪可以骂这是龌龊,却不能否认,家里没矿的后浪在新游戏里还真没什么特干净的路可以选。
再剩下的就是华丽丽的胡思乱想,创作得不到“星云奖”的幻想文学“凡尔赛体”。这是野心的灰烬,好笑吗?很好笑。
可是,真等年轻人彻底放弃挣扎和幻想时,就笑不出来了。“昭和男儿”揶揄“平成废物”时还挺欢乐,面对“令和猛男”时已经自顾不暇。
当创造财富的能力下降了,没有人可以从受益。
爷叔阿姨们不要以为看上去很值钱的房产会保障幸福的晚景,当年“昭和男儿”们也曾自信满满,今天大都晚景凄凉。资产的价格只是一堆数字,如果没有真实的财富增量支持,无异于冰山上的凤凰——冰山融化了,凤凰也就飞走了。
因此,在围观“凡体”、“假名媛”时,请前浪们不要光顾着说教式的自我表扬,不要沉浸在虚幻的“想当年”,其实我们也只是“正当年”罢了。
真正要做的是让当下成为“当年”,一样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一样的为社会经济解开枷锁,让年轻人有闯荡和创造的空间,在财富的增量中收获他们的未来。这是前浪的义务,也关乎前浪的未来处境。
总之,收起云淡风轻的纯天然有机白日梦,人间没有什么岁月静好的未来,只有野蛮生长的活力才是通向幸福的道路。
https://ues.fanyaozu.com/tag/%e7%ae%97%e5%91%bd%e5%87%86%e7%9a%84%e8%80%81%e5%b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