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激励故事(这是我听过最励志的故事)
来源:央视新闻
27年前,来自山西长治的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上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从保安逆袭为大学生,被称为“北大保安第一人”,由此拉开了北大“保安天团”的序幕。
如今,他已在家乡从教二十余载,创办了一所主要面向农村孩子的民办中职学校。他说:“北大给我播下了一颗种子,我要把这颗种子带给更多的人。”
△张俊成在北大当保安时期
“要干就干到最好”
山里的孩子成了北大保安
张俊成出生在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在他的记忆里,身上穿的永远是哥哥们留下的旧衣服,鞋也露着脚趾头。早饭多是蒸几个山里摘的小野梨,午饭则是掺了玉米面和高粱面的“三和面”,炒菜时只舍得只用浸了油的布头在锅里刷一圈。
因为家贫,张俊成的几个哥哥姐姐先后失学,他作为家中老小,是唯一读完初中的孩子。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他在初中毕业后中断了学业,留在家里帮父母务农。
△张俊成在儿时住过的土窑前(马晓媛/摄)
然而,张俊成想走出大山的心一天比一天迫切。软磨硬泡两年多,母亲终于松口让他离家。这一年,张俊成17岁,表哥帮他在汽修厂找了一份工作。8个月后,北京一家保安公司来招人,张俊成报了名,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
入职前,需要在保安训练基地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训练,由训练成绩决定分配去向。要干就要干到最好。抱着这个信念,张俊成全身心投入训练,拿下军事技能、业务知识、职业规范等多项考核第一,成绩在500多人里排名居首,最终被分入北京大学。
张俊成站岗的位置是有着“北大第一门”之称的北大西门。不站岗的时候,他就找老兵请教业务。两个多月的试用期过去,张俊成因为业务突出、工作认真被提为西门班班长。而在过去,从新兵到班长,少说也要大半年。
当班长后,张俊成干得越发起劲。他定下规矩:保安岗是北大的第一道窗口,不管校内还是校外,看到有人遇到困难,一定要出手相助。帮师生搬东西、接送来访宾客、护送盲人过马路、帮助素不相识的求助者……张俊成还在值班室准备了打气筒、雨伞等物品,以便随时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张俊成带领的西门保安岗赢得了北大师生的尊重和认可。1997年,西门岗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为全市十佳保安示范岗。
因一次“暴击”开始求学之路
带领北大保安“逆袭”
在北大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一个声音在张俊成脑海里越来越强烈:“我要改变,我要学习。”但真正让他拿起书本,源于一次“暴击”。
一次,几个没有证件的外国年轻人想进校,张俊成用手势比划进行劝阻,对方不明白什么意思,几番沟通不下,对方走到马路对面,对张俊成做了一个侮辱人的动作。当时,张俊成非常受刺激。第二天,他去买了两本英语书,开始学英语。
白班站岗不能看,张俊成就在夜班无人时自学,还常常大声朗读词句。有一天,北大英语系教授曹燕下班,好奇地问他在干嘛,得知张俊成在学英语,曹燕说:“你这哪是学英语,粗听我以为你是在念德语呢!”之后,曹燕送来了两张免费的英语听课证,还特意让保卫处关照张俊成的学习。
△张俊成还保留着当年的听课证
在曹老师的鼓励下,张俊成知道通过自考也能上北大,于是动了考学的念头。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他主动申请连上夜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站岗外几乎都在看书刷题,常常连吃饭都顾不上。
功夫不负苦心人。半年后,张俊成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专科。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他啃下了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13门课程全部以高分通过,成功拿到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在他的带动下,有十余名北大保安相继加入读书考学的队伍。
带着三大袋书回到家乡任教
当老师有“瘾”,从心底感到快乐
1999年,张俊成的妻子怀孕,希望他能回家。尽管校保卫队百般挽留,张俊成自己也有千般不舍,但他还是决定离开。
带着一纸北大毕业证,带着三大袋沉甸甸的书,带着5年无比珍贵的人生经历,张俊成回到家乡,顺利入职长治一家中职学校的管理岗位。没过多久,他通过试讲,正式成为一名任课教师,不久后又被安排当班主任。
△张俊成在给学生上课(马晓媛/摄)
张俊成接手的第一个班,是个公认的“刺头班”。但张俊成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和学生们同吃同住,没事就找学生聊天。受到关注和肯定,有了希望和信心,曾经的“刺头班”在毕业时逆袭成了全年级成绩最好的班级。
回乡四五年间,张俊成辗转多个学校,却始终不曾离开教育行业。他说,刚开始是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如果不干了,会有很多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后来就觉得当老师有“瘾”,看到自己能影响一个又一个孩子,从心底感到快乐。
△张俊成跟学生吃饭(马晓媛/摄)
开办职业学校
“以心为火,为学生点亮心灯”
在中职学校一干16年,张俊成对中职教育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动了自己办校的念头。2015年,他与朋友们共同出资,开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张俊成担任校长。
这所学校最大的特色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在严格的管理之上,张俊成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关爱,他倡导老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努力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在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有一面许愿墙,墙上挂着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心愿。其中一张写着:“当下不负,未来可期。”
来读职校的学生十有八九出身农村,其中不乏家境贫困的孩子。张俊成在校内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实在交不上费用的还可以缓交,甚至免交。到了假期,学校还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贫困生安排实习机会,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职校的学生们在勤工俭学(马晓媛/摄)
从一二百名学生起步,到如今的1300名学生,张俊成创办的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成为长治市规模数一数二的中职学校,5年多来已经为社会和院校输送了数千名人才和大学生。
“过去我觉得教育就是传授知识,但现在我觉得,教育是引路,是老师以心为火,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张俊成说。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新华每日电讯(吕梦琦、马晓媛、马志异、高剑飞)
https://ues.fanyaozu.com/tag/%e6%9c%89%e7%94%b7%e6%9c%8b%e5%8f%8b%e4%ba%86%e5%ae%b6%e4%ba%ba%e8%bf%98%e8%ae%a9%e6%88%91%e5%8e%bb%e7%9b%b8%e4%ba%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