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情感故事
传统化学习

周易六十四卦爻辞断卦,周易六十四卦爻辞图

周易六十四卦爻辞断卦,周易六十四卦爻辞图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的爻辞都代表的什么意思?

代表;天地四方,初爻为地,上爻为天, 二爻为北, 五爻为南 ,四爻为西,三爻为东。

易经64篇短文全部内容

《周易》—— 义理 研讨
一、【转载】周有光: “国学”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问:您如何看待今天国内纷纷建立国学院以及百家讲坛讲国学引发的热潮?周有光:首先 “国学”两个字是不通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学”,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不过要研究古代的东西我是赞成的。要注意的一点是,复兴华夏文化,重 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辅助现代文化。具体怎么做呢,多数人认为应当符合三点要求:提高水平,整理和研究要 用科学方法;适应现代,不作玄虚空谈,重视实用创造;扩大传播,用现代语文解释和翻译古代著作。详:://book.ifeng./a/20230113/18522_0.shtml
二、《周易》 是 具有占筮功能的书,但《周易》不是卜筮之书,或《周易》经文(卦爻辞)不是占筮记录!!!
虽然《周易》中有卦象、爻象(即指阴爻或阳爻和爻位,或:爻象=阴爻或阳爻+爻位),以及卦名、卦辞、爻名、爻辞,这些都可作为起卦和断卦之用;另外从古 到今,仍有少数人用它占筮(卜)或预测,故《周易》是古代一本具有占筮功能的书,但不能说《周易》是卜筮之书 ,或《周易》经文(卦爻辞)为占筮记录。
其理由如下:
《周易》中有:
1 、六十四个卦象图;
、每卦有六个爻名(爻象),仅乾、坤两卦有七个爻名(爻象);
3、文字有: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和爻辞。其卦辞和爻辞,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人家所说的,《周易》经文(卦爻辞)为占筮记录。
从上述1、2、3 内容来看,是看不出《周易》有任何占筮内容的,故《周易》不是卜筮之书 ,或《周易》经文(卦爻辞)不是占筮记录。!!!
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人家所说的,《周易》经文(卦爻辞)为占筮记录。
详见:://blog.sina..cn/s/blog_842c2d2d0102w8g7.html
三、《周易》六十四卦是64篇文章(短文)
《周易》,它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的一本经书。《周易》 内有六十四卦,实际上是六十四篇由卦象、卦名、卦辞、爻名和爻辞所组成,具有特殊形式的文章(短文)。
《周易》六十四卦是64篇文章(短文),其内容包含古代天上、地下、人间的若干知识(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人家所说的,《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是巫辞的记录。
《周易》内容之广,哲理性之强,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周易》是一本经书无人能否认。
【注】:
我经过十几年对《周易》的注译验证,我认为《周易》六十四卦, 的确是64篇文章(短文),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其卦辞就是表示每一卦的中心思想。而每一 卦六爻的爻辞,不是东讲一句西讲一句,互不联系的,而都是在阐述本卦的中心思想——卦辞。因此每一卦的卦辞与爻辞之间真是紧密联系的,而卦名则是文章的标 题。若形象地说每一卦好比一条龙,爻辞是龙身,卦辞是龙头,卦名是龙睛。(形象地说来自:质能方程010先生之言)
《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巫辞的记录,
详见:://blog.sina..cn/s/blog_842c2d2d0102vxfe.html

四、象解辞
象解辞,即是用卦象和爻象,来解释卦辞和爻辞。象解辞,在历史上以及现在有很多人应用,不过要想真正解释《周易》卦辞和爻辞到底讲什么?这是做不到的!如不能解释:乾卦卦辞:元亨利贞、丰卦(五十五)等,到底讲什么?
详见:://blog.sina..cn/s/blog_842c2d2d0102w8yg.html
五、两三千年的《周易》,至今尚未完全读懂的原因初探
《周易》 离现在已经两(三)千多年了,专家学者不断研究探索,看看《周易》到底讲什么,并进行了大量注译,但至今仍不能让人满意,亦即仍不易让人读懂。其原因可能有八:
1、《周易》经文中确实有难以理解的词和句,如“元亨利贞”。
、《周易》,它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的一本经书。内有六十四卦,实际上是六十四篇由卦象、卦名、卦辞、爻名及爻辞所组成具有特殊形式的论文(短文)。其内容包括古代天上、地下、人间的若干知识(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主要讲述为人处事之道。它内容之广,哲理性之强,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周易》是一本“经书”无人能否认。
《周易》也是一本古代具有占卦功能的书。因为书中有卦象、爻象(爻的阴或阳爻和爻位)以及卦名、卦辞、爻名、爻辞,这些都可作起卦和断卦之用;另外从古到今,仍有少数人用它占卦,故《周易》也是一本古代具有占卦功能的书。
《周易》既是一本经书,也是一本古代具有占卦功能的书。如果把《周易》真的作为占卜的书来注译,那就存在问题。例如有的学者将《周易》中的“贞”字,注释为“卜问或占卜”。即把“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翻译成:“极为顺利,利于占卜”。这样就看不出翻译的乾卦卦辞“利于占卜”与乾卦的爻辞之间有什么联系。另外又如“剥卦”初六和六二“……,蔑贞,凶。”有人毫无根据地把“蔑”字破为“梦”字,说“蔑贞即梦贞”,也就是所谓“梦占”。这样翻译也就很难看出《周易》到底是讲什么。
3、没有完全看出:《周易》六十四卦, 的确是64篇论文(短文)。即《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一篇文章。每一篇文章(每一卦),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其卦辞就是表示每一卦的中心思想。而每一 卦六爻的爻辞,不是东讲一句西讲一句,互不联系的,而都是在阐述本卦的中心思想——卦辞。因此每一卦的卦辞与爻辞之间真是紧密联系的,而卦名则是文章的标题。若形象地说:每一卦好比一条龙,爻辞是龙身,卦辞是龙头,卦名是龙睛。(形象地说来自:质能方程010先生之言)]
另外也未完全看出《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绝对不是巫辞的记录,而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
4、有的人喜欢单独解释一条卦辞或一条爻辞,这样等于瞎子模象,而《周易》每一卦都是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整卦来翻译才好。
5、《周易》的文字,真是做到了“惜墨如金”,卦辞及爻辞中有好多省略,不易被人们全部看出来。
6.汉字一字一词有多义,在《周易》的注译中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易经每一卦都是一篇文 章(短文),都有其中心(主题)思想,因此我的注译是根据每一卦的中心(主题)思想,来选择“字或词”的意义的。
7、象解辞,即用卦象和爻象,来解释卦辞和爻辞,在历史上以及现在有很多人应用,不过要想真正解释《易经》卦辞和爻辞到底讲什么?这是做不到的!如不能解释:乾卦卦辞:元亨利贞、丰卦(五十五)等,到底讲什么?
详见:://blog.sina..cn/s/blog_842c2d2d0102w8yg.html
8、“十翼”或称《易传》,只能是解释《周易》的重要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解释 《周易》的根据,如《文言》“四德”之说,是否存在问题,值得研究!

《周易》—— 义理 研讨
一、【转载】周有光: “国学”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问:您如何看待今天国内纷纷建立国学院以及百家讲坛讲国学引发的热潮?周有光:首先 “国学”两个字是不通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学”,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不过要研究古代的东西我是赞成的。要注意的一点是,复兴华夏文化,重 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辅助现代文化。具体怎么做呢,多数人认为应当符合三点要求:提高水平,整理和研究要 用科学方法;适应现代,不作玄虚空谈,重视实用创造;扩大传播,用现代语文解释和翻译古代著作。详:://book.ifeng./a/20230113/18522_0.shtml
二、《周易》 是 具有占筮功能的书,但《周易》不是卜筮之书,或《周易》经文(卦爻辞)不是占筮记录!!!
虽然《周易》中有卦象、爻象(即指阴爻或阳爻和爻位,或:爻象=阴爻或阳爻+爻位),以及卦名、卦辞、爻名、爻辞,这些都可作为起卦和断卦之用;另外从古 到今,仍有少数人用它占筮(卜)或预测,故《周易》是古代一本具有占筮功能的书,但不能说《周易》是卜筮之书 ,或《周易》经文(卦爻辞)为占筮记录。
其理由如下:
《周易》中有:
1 、六十四个卦象图;
、每卦有六个爻名(爻象),仅乾、坤两卦有七个爻名(爻象);
3、文字有: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和爻辞。其卦辞和爻辞,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人家所说的,《周易》经文(卦爻辞)为占筮记录。
从上述1、2、3 内容来看,是看不出《周易》有任何占筮内容的,故《周易》不是卜筮之书 ,或《周易》经文(卦爻辞)不是占筮记录。!!!
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人家所说的,《周易》经文(卦爻辞)为占筮记录。
详见:://blog.sina..cn/s/blog_842c2d2d0102w8g7.html
三、《周易》六十四卦是64篇文章(短文)
《周易》,它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的一本经书。《周易》 内有六十四卦,实际上是六十四篇由卦象、卦名、卦辞、爻名和爻辞所组成,具有特殊形式的文章(短文)。
《周易》六十四卦是64篇文章(短文),其内容包含古代天上、地下、人间的若干知识(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人家所说的,《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是巫辞的记录。
《周易》内容之广,哲理性之强,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周易》是一本经书无人能否认。
【注】:
我经过十几年对《周易》的注译验证,我认为《周易》六十四卦, 的确是64篇文章(短文),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其卦辞就是表示每一卦的中心思想。而每一 卦六爻的爻辞,不是东讲一句西讲一句,互不联系的,而都是在阐述本卦的中心思想——卦辞。因此每一卦的卦辞与爻辞之间真是紧密联系的,而卦名则是文章的标 题。若形象地说每一卦好比一条龙,爻辞是龙身,卦辞是龙头,卦名是龙睛。(形象地说来自:质能方程010先生之言)
《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绝对不是巫辞的记录,
详见:://blog.sina..cn/s/blog_842c2d2d0102vxfe.html

四、象解辞
象解辞,即是用卦象和爻象,来解释卦辞和爻辞。象解辞,在历史上以及现在有很多人应用,不过要想真正解释《周易》卦辞和爻辞到底讲什么?这是做不到的!如不能解释:乾卦卦辞:元亨利贞、丰卦(五十五)等,到底讲什么?
详见:://blog.sina..cn/s/blog_842c2d2d0102w8yg.html
五、两三千年的《周易》,至今尚未完全读懂的原因初探
《周易》 离现在已经两(三)千多年了,专家学者不断研究探索,看看《周易》到底讲什么,并进行了大量注译,但至今仍不能让人满意,亦即仍不易让人读懂。其原因可能有八:
1、《周易》经文中确实有难以理解的词和句,如“元亨利贞”。
、《周易》,它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的一本经书。内有六十四卦,实际上是六十四篇由卦象、卦名、卦辞、爻名及爻辞所组成具有特殊形式的论文(短文)。其内容包括古代天上、地下、人间的若干知识(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主要讲述为人处事之道。它内容之广,哲理性之强,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周易》是一本“经书”无人能否认。
《周易》也是一本古代具有占卦功能的书。因为书中有卦象、爻象(爻的阴或阳爻和爻位)以及卦名、卦辞、爻名、爻辞,这些都可作起卦和断卦之用;另外从古到今,仍有少数人用它占卦,故《周易》也是一本古代具有占卦功能的书。
《周易》既是一本经书,也是一本古代具有占卦功能的书。如果把《周易》真的作为占卜的书来注译,那就存在问题。例如有的学者将《周易》中的“贞”字,注释为“卜问或占卜”。即把“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翻译成:“极为顺利,利于占卜”。这样就看不出翻译的乾卦卦辞“利于占卜”与乾卦的爻辞之间有什么联系。另外又如“剥卦”初六和六二“……,蔑贞,凶。”有人毫无根据地把“蔑”字破为“梦”字,说“蔑贞即梦贞”,也就是所谓“梦占”。这样翻译也就很难看出《周易》到底是讲什么。
3、没有完全看出:《周易》六十四卦, 的确是64篇论文(短文)。即《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一篇文章。每一篇文章(每一卦),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其卦辞就是表示每一卦的中心思想。而每一 卦六爻的爻辞,不是东讲一句西讲一句,互不联系的,而都是在阐述本卦的中心思想——卦辞。因此每一卦的卦辞与爻辞之间真是紧密联系的,而卦名则是文章的标题。若形象地说:每一卦好比一条龙,爻辞是龙身,卦辞是龙头,卦名是龙睛。(形象地说来自:质能方程010先生之言)]
另外也未完全看出《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绝对不是巫辞的记录,而主要是讲述为人处事之道。
4、有的人喜欢单独解释一条卦辞或一条爻辞,这样等于瞎子模象,而《周易》每一卦都是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整卦来翻译才好。
5、《周易》的文字,真是做到了“惜墨如金”,卦辞及爻辞中有好多省略,不易被人们全部看出来。
6.汉字一字一词有多义,在《周易》的注译中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易经每一卦都是一篇文 章(短文),都有其中心(主题)思想,因此我的注译是根据每一卦的中心(主题)思想,来选择“字或词”的意义的。
7、象解辞,即用卦象和爻象,来解释卦辞和爻辞,在历史上以及现在有很多人应用,不过要想真正解释《易经》卦辞和爻辞到底讲什么?这是做不到的!如不能解释:乾卦卦辞:元亨利贞、丰卦(五十五)等,到底讲什么?
详见:://blog.sina..cn/s/blog_842c2d2d0102w8yg.html
8、“十翼”或称《易传》,只能是解释《周易》的重要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解释 《周易》的根据,如《文言》“四德”之说,是否存在问题,值得研究!

周易断卦和六爻断卦

周易和六爻本是一家,是不同的内容解,周易看爻辞为主,六爻看五行六亲为主,不分家,只是在具体说法上六爻比较仔细准确,而卦爻辞只是个大概数,没法确定具体成事时间,而六爻可以确定具体成或败的时间,

周易中的64卦的具体解释(不要文言)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作者简介:周文王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 。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古公亶父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当时商王朝内部矛盾剧增,政事日非,诸侯逐渐归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讼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继因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侵犯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北)一带,出兵灭密须,使周的西北方得到巩固。随后又向东发展,战胜黎(或作耆、饥)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慌,告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古书记载文王在被囚羑里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易经六十四卦

故事演易:周易六十四卦详解的内容简介

《故事演易:周易六十四卦详解(典藏图文本)》在对《周易》原文进行简要讲解的同时,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中国的传统名画。一直以来,《周易》被公认为是一部与卜筮有关的古老著作。实际上,“易”就是“容易”的意思,《周易》不过是当时通行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教科书而已。
儒家在《周易》的基础上纂集而成的《易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倡导封建思想来与倡导人本主义的墨家进行论战。人本主义是现代思想的意识核心,所以墨家败给儒家是与历史的阶段性与局限性密不可分的。正是因为《易经》的出现,儒家才得以扭转了本来不利的局面,所以在以后的儒家学者便极力地掩饰《周易》的本来意图,把它作为传播儒家思想的工具来使用。
《周易》中以《乾》、《讼》、《归妹》等十四卦主讲;以《蹇》、《困》、《解》等十四卦主讲处世哲学,这是所用篇幅最多的两个部分。其余的便分别讲述了农牧、医疗、军事、礼仪、建筑、工业、商业、冶金、信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可以说《故事演易:周易六十四卦详解(典藏图文本)》在卦、爻辞的释义上是立意鲜明、观点独特的;故事解说也是通俗易懂,慧在其中;64幅配图更是寓意深刻,妙会无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可读性,用以体现《周易》是“教材”这一主旨。囿于我们的水平,缪误之处还希望大家谅解。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