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情感故事
传统化学习

周易是否属于十三经,周易属于经部吗

周易是否属于十三经,周易属于经部吗
十三经分别是哪些书?

《诗经》
《尚书》
《周礼》
《仪礼》
《礼记》
《周易》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尔雅》
《孝经》
《孟子》
其中周易属于道家。《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史学,《尔雅》不详。

“十三经”中的《周易》是什么?

《周易》全文24000余字,原称《易》,又称《易经》,本是占筮书,后被儒家奉为讲究哲理的经典。相传古代占卜用的易书本有三种:一种是夏代的易,叫《连山》;一种是商代的易,叫《归藏》;一种是周代的易,就是现存的《周易》。前两种已经失传,而《周易》则流传至今。

十三经是哪些?其作者分别是谁?

《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1、《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它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

2、《尚书》的作者是先秦诸子,由伏生传下来。它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3、《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该书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4、《仪礼》的作者是西周初周公。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5、《礼记》的作者是西汉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有关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6、《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7、《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8、《公羊传》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9、《榖梁传》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俶,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

10、《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

11、《尔雅》的作者不详,是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12、《孝经》是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至今作者仍有争论,但偏向于曾子学派的著作,为论述古代孝道的专著。

13、《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扩展资料

起源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汉代儒家的最早经典,称为六经,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乐经》早佚,便只有五经。

其中《易》、《书》、《诗》在孔子之前早已流传,《左传》中曾多次引用,《礼》是对当时社会礼仪的总结,不知成书为何时。相传孔子立学,曾以这四部书作为教材。

《春秋》本是当时各国史书的通称,《春秋经》即传说为孔子删改《鲁春秋》而成,其中微言大义表达了孔子对历史的褒贬。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罢黜百家后,将五经列为官学,设五经博士。《易》、《书》、《诗》、《礼》、《春秋》便由儒家的教材,升格为“经”,正式称为《五经》。

其中《春秋》一书,魏晋时,学人为了方便,将《春秋》的传文(传,即解经的文字)附在《经文》的后面,《春秋》经便不再单行了。

“十三经”是传世文献的始祖,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源头、主干。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诸如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民为本的治国原则,和谐人际的伦理主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这些思想、精神中的精华渗透在民族的性格与心理之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至今仍有积极的影响。

陕西关中一带,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地,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它亲历了经学的繁荣和发展,经历了经学的鼎盛时期。西安一带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著名的唐开成石经藏于西安碑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三经

十三经中各经的大致情况是怎样的?

吵架不要把分手挂在嘴边,这是最忌讳的。而且他明显是真的觉得累了,不如安静两天,等过了这段时间他也许会想明白的,你越缠他他越觉得累,真的,不如你也试着自己冷静一下。过去敏感期再谈,没什么大事,应该不至于真的分手那么严重,认个错

《易经》和《周易》有什么区别?

周易属于易经,二者没有区别。

《周易》名称由来:《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周易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

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周易是什么?

周易是一本书,原名是《易经》,因为作者据说是周文王,所以也称为周易。
易经内容就是围绕64卦来说的,每卦都有卦辞,每卦还包涵六爻,每爻都有爻辞,这样的话,可以通过占卜来看每一卦的情况,推断吉凶。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