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军队一直都是装备比较齐全而且精良的,也不得不让人佩服起军队的作战能力还是十分厉害的。特别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将领都还是挺不错的。那么国民党哪些军队是王牌呢?下面有心事网为你介绍国民党十大王牌军有哪些。
国民党十大王牌军:黄埔系第74军、桂系钢7军、黄埔系第5军、黄埔系第18军、黄埔系新1军、黄埔系新6军、黄埔系第52军、黄埔系第10军、粤系第64军、晋系第35军。
第一名:蒋介石的黄埔系第74军
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余程万、俞济时
(图:前排左二王耀武,左三俞济时,左四施中诚)
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全美械,国军中装备最好的军之一。战斗力在国军中可排第一。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因一二八上海抗战在国军内享有军誉,该军是蒋中正的嫡系王牌军。
第74军成立于1937年8月30日,正是淞沪会战中日两国军队打的难解难分之时。首任军长俞济时(1904.6.14-1990.1.25),浙江奉化人,字良桢,他早年曾经当过米店学徒、民信局信差和县府庶务,后在同族叔父、蒋介石的好友俞飞鹏引荐下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步兵科。军校毕业后,俞济时参加过东征、北伐和中原大战。
谈到国民党军中的王牌部队,第74军肯定是榜上有名,被称为“五大王牌军”之首,虽然后来改编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但也抹杀不了这支部队曾经的辉煌。
详细了解请转:令日军畏惧的王牌第74军
第二名:李宗仁的桂系钢7军
代表人物:白崇禧、李品仙、廖磊、张淦、徐启明、李本一
白崇禧
首任军长: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桂林市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这支部队曾参加统一广西、滇桂战争、北伐战争、宁汉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获誉“钢军”称号,可谓是百战精兵了。
在李宗仁时代, 七军官佐从排级开始都是由军校生来担任,这里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部队每到一个地方时,就先会有参谋人员事先到当地侦查。而且李宗仁时期,就说了,这支部队代表的广西。
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精神方面还是军队管理方面,这支部队都是过硬的。
1949年9月衡宝战役,这是横跨开国大典的唯一大战,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全歼白崇禧集团。
第7军军部及所属部队被全歼,军长李本一、师长张瑞生、刘月鉴被俘,其残部逃入广西后,又奉命重组第7军和所属各师,同年12月,该军在广西战役中再次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
第三名:蒋介石的黄埔系第5军
代表人物:杜聿明、戴安澜、邱清泉
杜聿明
编制:3个整旅(师),5万余人。后期全美械。第5军是国军最早的一个机械华装甲军,其下辖的戴安澜200师更是中国第一个装甲师。200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国军中第一个机械化师。
首任军长: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48年,任徐州“剿总”副司令。 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第四名:蒋介石的黄埔系第18军
代表人物:陈诚、罗卓英、周至柔、黄维、胡琏
陈诚
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全美械。1946年5月整编为第11师。
国民革命军第18军诞生在1930年8月,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军阀混战时期成名,围剿红军时期壮大,抗日烽火建功,兵败淮海战场。18军可以说是陈诚的起家资本,陈诚集团别称“土木系”中的“土”字即代表着18军骨干部队11师,“木”则代表18军(该部因“土”拆开为“十一”、“木”拆开为“十八”故而得名。),它也是罗卓英、黄维、方天、胡琏等将领日后赖以晋阶的基础。18军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之嫡系部队,骨干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与敌作战时又都能以身作则,堪称主力王牌。
详细了解请转: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
首任军长:初曹万顺任闽军李凤翔第3师所属的第5旅旅长,时杜起云任第6旅旅长。1926年10月8日,曹、杜在广东蕉岭通电,毅然率部参加革命,投奔国民政府。旋曹、杜指挥的两个旅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7军,军长由曹万顺代理,下辖曹万顺第1师和杜起云第2师。该军编成后即参加北伐,其中11月在松口、12月在福州配合友军的作战中出力颇多。1928年7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17军被缩编为第11师,原第17军军长曹万顺担任第11师的首任师长,陈诚出任副师长。由于陈诚在11师中大量安插黄埔系军官,曹陈矛盾不断,为协调二人关系,1929年,曹万顺被调任新编第1师师长,陈诚出任11师师长。后因新编第1师军纪败坏而在1931年6月撤消番号。曹万顺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从此赋闲。1936年11月,时年46岁的曹万顺奉命以中将军衔退役,结束了其行伍生涯。
第五名:蒋介石的黄埔系新1军
代表人物:孙立人
孙立人
编制:3个整旅(师),3.4万人,全美械。
首任军长:何应钦(1890-1987),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1916年秋回国,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黔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1927年4月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浙江进行反革命屠杀。1930年3 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此后任“剿共” 军队前线指挥, 积极参与第一、二、四次“ 围剿”。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1 年1月同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1945年9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的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1927年成立,曾有两支部队,前身福建民军由何应钦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隶属东路军,留驻福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下编制有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一独立师等。
何应钦管辖第一师,时任师长为吕渭生。第二师时任师长为郭凤鸣。第一独立师下编制有独立旅、团等部,时任师长为卢兴邦。1927年10月蒋光鼐、蔡廷锴率第十一军入闽,将这支第一军解散。
历史上提到新一军都是以第二支为主。新一军就是大家熟知远征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抗日时期在印度组建,有着对英美抗日物资运入中国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功劳。有“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之称。
详细了解请转: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
第六名:蒋介石的黄埔系新6军
代表人物:郑洞国
郑洞国
编制:3个整旅(师),3.4万人。全美械。
首任军长:薛岳(1896—1998),绰号“老虎仔”,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1909年参加同盟会。1916年考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后至广东,任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北伐时任第一师师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师长。1933年任第五军军长,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和对红军长征的追击。1937年任滇黔绥靖公署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参加淞沪抗战、兰封会战、南浔作战。1939年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46年内战爆发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进攻苏北、安徽、山东各解放区。莱芜战役失败后,被撤职,后改任参军长。1949年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海南防卫总司令。 1998年5月3日逝世于台湾。
在蒋军中,新6军号称“天下无敌”。这是因为,该军全部换装了美式装备,多数官兵参加过印缅作战,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指挥官更是出身于黄埔、法国圣西尔军校,喝过“洋墨水”的廖耀湘。在新6军中,新编22师更是主力中的王牌。该师长于山地、正规战,被廖视为“虎师”。这支部队乘坐着美国军舰,一从秦皇岛登陆便连夺盘山、台安、辽中等地,所到之处无人可挡。
第七名:蒋介石的黄埔系第52军
代表人物:关麟征、张耀明、刘玉章
关麟征
首任军长:关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东,汉族,陕西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
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素有“国军第六大主力”之称,成立于1937年,基本战力为第二师与第二十五师。抗日战争初期参与台儿庄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役,日军进驻法属越南,第五十二军调防云南南部,防止日军攻击滇南。在国军接受美援后,五十二军成为半美械部队〔两个师装备一个美式轻装步兵师的武器配备,师炮兵营配备七五山炮,非美式制式的105榴炮;并混用国产武器〕。
详细了解请转: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
第八名:蒋介石的黄埔系第10军
代表人物:李玉堂、方先觉
李玉堂
国民革命军第10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因代号"泰山"而成为众所周知的"泰山军",所属三个师也被国民政府分别颁授"荣誉"旗(俗称飞虎旗)。李玉堂被提升为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10军军长,并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李玉堂率部先后参加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和台儿庄战役。1938年,李玉堂被任命为陆军第八军军长,驻守江西。1939年,李玉堂率部在武宁附近的棺材山阻击日寇,屡挫敌锋。之后,李玉堂改任第十军军长,奉调率部进驻湖南长沙,抵挡南下的日本侵略军。
1941年,侵华日军海军舰队沿长江逆流而上,侵占了九江,从九江登陆向湖南进军,直取长沙。在保卫长沙的战斗中,李玉堂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利用马鞍山的有利地形,集中炮火还击日寇。日寇伤亡惨重,狼狈逃窜,李部取得了第一次保卫长沙的胜利。
日本侵略军不甘心失败,于1942年集结部队配合化学兵种,再次大举进攻长沙。由于日军兵力强大,攻势凶猛,竟将守军第一道防线突破。在这紧急关头,李玉堂沉着应战,亲临战场指挥,坚守第二道防线,急令左右两翼迅速向前推进,构成环形火力网,三面夹击敌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军仓皇逃跑,获得第二次保卫长沙的胜利。1943年,李玉堂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
详细了解请转:泰山军
第九名:陈济棠的粤系第64军
代表人物:李汉魂、陈章、刘镇湘
李汉魂
首任军长:李汉魂(1894—1987),字伯豪,汉族,广东吴川人。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抗战胜利后,游历考察欧洲、拉丁美洲等二十多个国家,1949年春去台湾,出任台湾当局总统府上将参谋长,后任内政部部长。1982年曾回北京、广东等地探亲、访问。著有《岳武穆年谱》、《欧洲散记》等。
该军前身是粤军第155师、第156师。1926年7 月,粤系第4、第5军主力参加北伐时,各留一部坚守广东,由李济深统一指挥。1928年春,国民党军使用路军编制体制后,将留守在广东的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李济深任总指挥。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李济深被蒋介石扣留在南京后,第8路军由陈济棠任总指挥。陈上任后对第8路军进行整编,将原来所属部队合编为第1、第2、第3军。1932年6月,陈济棠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时,由于陈济棠部下余汉谋被蒋收买,倒戈拥蒋,迫使陈济棠下台出逃,余汉谋篡夺粤系领导权后遵照蒋介石的命令,于1935年将粤系第8路军第1、第2、第3军,按国民党军统一番号改编为第151至第160师等部。
第十名:阎锡山的晋系第35军
代表人物:傅作义
傅作义与蒋介石
编制:3个师,3万余人。前期国/日械,后期美械。
傅作义(1895.6.27-1974.4.19),山西荣河(现临猗)人,字宜生。傅作义从小就被作为商人的父亲安排走上军人的道路,他在完成了太原陆军小学、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的军官养成教育后,正式进入阎锡山的晋军。
第35军起源于民国初年成立的山西民军,经过历次改编;于1917年成为山西陆军步兵第8团。傅作义于1924年继任该团团长。
傅作义擅长练兵,又能广泛结交基层军官与士兵。借此,傅作义在晋军中稳步上升,直至成为晋军第4师中将师长;他开始在晋军中形成自己的派系及部队。
在傅作义的努力下,第4师在北伐战争中不断取得捷报,并参加了著名的涿州保卫战。此后第4师经过改编,被升编为军,傅作义本人也官拜第2路军上将总指挥。遗憾的是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阎锡山反蒋失败,傅作义的部队被迫接受张学良的改编,第35军正式诞生。傅作义担任军长,并开赴绥远戍边。在此期间,傅作义被任命为绥远省政府主席,他便借此机会在绥远耐心发展,靠着一隅之地不断加强第35军以及自己的军事力量;"傅家军"至此正式成形。
1949年1月,傅作义将军在北平宣布和平起义,第35军接受了解放军改编。朱大纯出任解放军第49军第二副军长(49军时任军长即大名鼎鼎的钟伟将军),随部参加了解放湖北、广西的一系列战役战斗,颇有功绩。1955年,朱大纯被授予大校军衔,1969年10月退休,1991年8月19日在北京去世,终年85岁。
https://ues.fanyaozu.com/tag/%e6%ad%99%e5%8e%bf%e6%80%8e%e4%b9%88%e8%af%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