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对比我们的童年,我们奔跑在田野,和两三个要好的小伙伴做着游戏,那时的我们充满了童趣的欢笑。相信,很多家长也是这样过来的。童年本该无忧无忧,可是当下的孩子们却被诸多的培训班、兴趣班包裹着,透不过气。
那么,究竟为什么要让孩子如此忙碌?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们的焦虑,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更不希望孩子在未来失去竞争力。然而,剥夺孩子的童趣就可以做到这些吗?未必!原因有三。
其一:刻意培养,剥夺孩子们的想象
在很多家庭中,对于孩子的教育多数依赖家长自己的想法,常常会忽略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们总是认为当下比较热门的东西就是需要学习的,而对于家长本身,他甚至不会去深入了解,而是把这种迫切需要学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
比如最近大火的程序编程课程,很多家长自己都感到枯燥乏味,自己根本无心学习,但是他却让对此毫无兴趣的孩子去学,学不好还要百般的责备。不感兴趣的去学习,很难收获,只会让其逐渐的消磨想象力,最终失去学习兴趣。对此,家长扪心自问,你是否顾忌过孩子的感受?你有没有问过孩子自己想学什么?
其二:高压教育,扼杀孩子们的童趣
就如开始我们提到的一样,我们的童年究竟是如何度过的,现在回忆起来是否会感受到当时的欢乐。而对于高压教育下的孩子,他们如我们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是否还有这样的回忆。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便是,教育和趣味性的结合。然而,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们压力太大,而这样的压力多数是家长赋予其身的。因此,各位家长都需要思考这一点,孩子们当下是否快乐?
其三:繁忙学习,限制孩子们的心智
学业的繁忙原本是初高中以上需要自主考量的问题,而对于多数学龄儿童来说,他们当下正遭受着这样的待遇。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训班,学习多样的技能,这些现实情况已经弥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也无法逃避。
社会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研究指出,一个人从生到死,共经历八个心智成长的阶段。如果在某个阶段里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充分地成长,这个人在生活上便会出现一些乏力和困扰的现象。
而在孩子心智形成的关键期(第一个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第二个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第三个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第四个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却赋予孩子繁忙的学习,那么对于孩子本身心智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种阻碍。
https://ues.fanyaozu.com/tag/%e4%b9%99%e9%85%89%e6%97%a5%e6%9f%b1%e5%a5%b3%e5%8d%83%e4%b8%87%e5%88%ab%e7%bb%93%e5%a9%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