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摆脱社交恐惧症(你将再也不会怕社交恐惧症)
来源:| 喜马拉雅精品课《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
编辑:周杭
去年,在美国出版了一本书《Awkward》(拙于社交)。
书的作者叫田代泰,是一位日裔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他曾经担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的教授。
田代泰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过不少不会社交的孩子改善社交表现,而他自己在成长的过程里就深受不擅社交的困扰,所以《拙于社交》这本书不是以一个旁观者,而是以当事人的视角来写不擅社交这个主题。
那什么叫一个人不擅社交呢?很多人都有在社交场合表现不佳的经历,但原因其实分成很多种。这其中,有四方面是主要的原因:内向、社交焦虑、自恋和反社会人格、精神变态。
内向
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性格内向。内向的人在人多的地方容易害羞、容易腼腆。这是没错的。不过呢,有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内向的人如果打定主意要在社交场合里好好表现,那他其实是能表现得好的。
内向的人平时跟陌生人打交道时可能都是很拘谨的,他们会非常讨厌人多的地方,有时候参加完一场饭局,回家之后就感觉会非常疲惫。
但是,如果是要跟特别谈得来的朋友见面,或者见陌生人之前,他们预期那会是一次非常愉快的会面,那就会很享受跟人见面,或者至少表现得足够得体。
也就是说,很多内向的人其实不是不会社交,而是不想、不喜欢社交。
社交焦虑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是明明有足够的社交能力,但是对社交这件事感觉很紧张,那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社交焦虑(socialanxiety),也叫社交恐惧症(socialphobia),一想到要跟陌生人见面、一想到要参加面试、公开演讲什么的,就感觉到强烈的恐惧。
不过这种社交焦虑其实是一种不合理的评估:有社交焦虑的人太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表现不好了,他们过分夸大了自己,如果表现不好会遭遇到的负面评价。
所以,社交焦虑其实也不是不会社交,而是过于在意自己在社交里的表现。
自恋和反社会人格
接下来是第三种情况,有一些人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非常冷漠的状态。别人高兴,他无所谓,别人说些难过的事情,他不但无动于衷,甚至还挖苦几句。
如果一个人是出于本意这么干的,那他很有可能要么是一个自恋者,要么是有点反社会人格。
严重的反社会人格算是一种精神障碍。反社会的人一个重要特征是缺乏同理心,也就是很难对其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反社会人格的人在社交场合里无视别人的感受,原因就在这里。
精神变态
那如果连对亲朋好友都没有任何感情呢?那就是精神变态了,英文是psychopath,有的书里也翻译成心理变态。
反社会是sociopath,精神变态是psychopath。《神探夏洛克》的莫里亚蒂,莫娘,就是精神变态。片子里莫娘说福尔摩斯跟他很像,其实真的挺像的,福尔摩斯要是没有对华生的爱,那他的确就莫里亚蒂没有两样了。
以上就是书中讲到的人们拙于社交的四种表现。
不善社交可以产生卓越的成就?
在这本书里,田代泰将数十年的研究分解成人类智力、神经科学、人格和社会学,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广泛共有的特征。他探索了不善社交的先天和后天形成因素,解读了不善社交的人是如何理解世界的,并提出了一个反直觉的观点:不善社交的特征可以用来产生卓越的成就。
将最新的研究与个人经历、现实世界的例子交织在一起,这本书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如何接纳我们的个人怪癖并发挥其独特才能,从而发挥我们的巨大潜力,更加惬意地驾驭我们复杂的世界。
——end——
关于主播:
魏老师说:这是一个基于30本海外新书但绝不纯粹讲书、认真兼怀科学态度但绝不严肃枯燥、对人性充满敬畏之心但又不吝于调侃戏谑的心理学新知节目。
每期节目,魏老师不仅萃取书中精华,还会深层提炼背后逻辑,结合日常生活,妙趣横生地与各种心理学知识相串联,助你搭建全新的科学认知体系,总结出具体行动指南和读书笔记,附赠心理问答,上天入地为你探寻靠谱解答。
关于喜马拉雅: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https://ues.fanyaozu.com/tag/%e6%88%91%e7%9c%9f%e5%90%8e%e6%82%94%e6%8a%8a%e7%ac%ac%e4%b8%80%e6%ac%a1%e7%8c%ae%e7%bb%99%e4%ba%86%e6%83%85%e5%9c%ba%e8%80%81%e6%89%8b